中证500指数是A股的代表性中盘股指数。
不同于大盘价值与小盘成长的特点鲜明,中盘股在市值与风格上都处于“中间地带”,然而从中长期表现观察,好似“不温不火”的中盘股指数却十分绩优,在基本面扎实程度与标的成长性之间做到了巧妙平衡。中证500指数自基日(2004年12月31日)以来累计涨幅387.77%,远超同期沪深300涨幅(250.69%);尤其指数年化收益达到8.70%,是偏长周期中较难得的水平。(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07/18。)
中证500指数增强:力争兼顾稳健性与成长性
从编制方案来看,中证500指数全部A股中剔除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及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后,总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组成。
中证500指数市值中位数约216亿,与代表大盘的沪深300指数(市值中位数约856亿元)和代表小盘的中证1000指数(市值中位数约91亿元)均有明显阶梯。(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Wind,截至2024/5/31。)
中盘股往往基本面相对优质,财务质量尤其较为出色。据Wind数据,剔除疫情扰动影响,近年来中证500指数的净资产收益率(ROE)稳步提升;相对于小盘股代表的中证1000指数,中证500指数的ROE也有明显的亮点。
行业分布上,中证500指数也具备均衡特点。总体来看,中证500指数覆盖行业较为广泛,包括31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既包含电子、通信、计算机、电力设备等科技成长类型行业 ,也包括煤炭、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周期类行业。与此同时,中证500指数的行业与个股权重也呈现均衡分散的特点,第一大权重行业信息技术占比为20.6%,第一大权重股占比为1.26% 。指数结构的均衡,有效分散市场风险,提升了指数不同市场风格与市场环境中表现的稳定性。(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Wind,截至2024/07/18。)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07-18,制图:上证基金宝
在中证500指数的良好数据基础上,增强部分策略能够进一步打开指数表现弹性空间。从市场热度角度,中盘股往往是市场拥挤度较为中性的区域,因此更加有望通过增强策略达到价值发现效果,达成超越基准指数的目标。
大成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正在发行
中证500指数的良好数据基础,也使量化增强策略能够有效赋能,有效的量化策略能够拓展指数表现的空间。大成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正在火热发行,基金由大成基金资深量化基金经理夏高管理。夏高现任指数与期货投资部副总监,具有丰富量化策略开发经验与指数产品管理经验,在管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每年均战胜沪深300增强业绩基准。
夏高现任大成基金指数与期货投资部副总监,13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9年基金管理经验,在量化基金领域具有丰富的策略开发与实盘操作积累,是一位善于捕捉因子的量化专家。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夏高在管规模共计29.5亿元,所管理量化产品类型较为全面,包括指数增强型、被动指数型以及灵活配置型。依据不同指数属性、不同产品类型,夏高能够做到对策略的定制与开发;从历史表现来看,策略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
以夏高在管的指增产品大成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为参考。基金在力求对沪深300指数进行有效跟踪的基础上,力争实现超越目标指数的投资收益。夏高自基金成立以来(2021/02/23)担任基金经理,基金每年均战胜沪深300增强业绩基准;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基金相对于业绩基准的累计超额收益为9.53%。
在量化策略开发构建层面,夏高拥有深厚的实践积累。以指数增强策略为例,夏高善于将主观筛选与量化策略相结合,充分考虑基本面、分析师数据、量价数据以及另类数据等维度,通过一套兼顾效率与全面的方式攫取合适的因子。在高质量因子基础上,结合风险控制目标,构建尽可能最优发挥指数优势的策略。
针对中证500指数,夏高指出,在策略增强部分既纳入成长、财务质量、估值等传统因子,又加入了量化、高频、另类数据等非传统因子,从而追求更加紧密贴合市场、更加具有灵活动态的指数增强量化策略。
恰逢其时:中盘股投资性价比显露
当前市场环境中,中盘股基本面优质,估值仍有充分向上空间,蕴含较高投资性价比。
外部因素方面,流动性宽松叠加盈利预期大幅改善的背景下,中盘有望持续占优。从宏观流动性层面,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处于利率下行周期中,资金面呈现偏松格局,有利于中盘股进一步发力。同时,微观盈利数据也显示中证500指数的盈利能力不减。
此外,资金流向也显示公募基金对中盘细分板块龙头个股的关注度持续增高。随着国内公募基金整体规模的扩大及其在居民理财效应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公募关注方向也对于国内资金具备一定引导力,中盘股热度仍然有望继续升温。
就中证500指数自身估值水平而言,当前估值位于2007年发布以来的相对较低点,市盈率(TTM)为20.79倍,历史分位数为13.33%,比超过80%的时间估值更低,已经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