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固收+”,实际上是个泛泛的概念。在传统固收收益率降低的基础上,利用风险资产或其他策略去增厚一些收益,所有这类策略的产品统称为“固收+”基金。从公募基金来看,以Wind二级分类为例,常见的“固收+”基金涵盖中长期纯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策略主要是债券打底,加股票、转债、打新等提升收益。
对于“固收+”基金的筛选,首先要辨别真正的“固收+”基金,即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部分大幅投资于可转债的二级债基其实属于可转债主题基金,并不在我们所讨论的“固收+”基金的范畴。通常来说,偏债混合型基金均属于“固收+”基金范畴,而其他品类则需要进一步通过过往持仓的权益、转债仓位去进行界定。
其次,对于“固收+”基金的筛选,与传统的基金筛选大体框架上基本一致,仍然围绕定量与定性两部分。然而具体到每一项下,却存在一些区别。对于定量部分的基金绩效评价,除传统的关注基金绝对收益、相对收益、最大回撤与夏普比率指标外,“固收+”基金还需关注基金创新高次数、持有期盈利概率等,从投资者的角度关注“固收+”基金的赚钱效应与持基体验。此外,对于收益表现的考量,也需要重点关注在股票与债券资产表现切换的年份“固收+”基金当年的业绩。毕竟“固收+”基金定位于绝对收益,追求全天候的策略适应,在市场切换的时候往往更考验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能力和管理水平。
对于基金经理的定性评价而言,还是要结合定量数据的辅助,包括基金的业绩归因、历史资产配置变化、行业配置风格和集中度等,通过调研去印证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以及判断其业绩是否能够持续。“固收+”基金经理通常有几种搭配。第一种,即常见的是双基金经理制,其中一位基金经理负责权益投资,另外一位负责固收投资。第二种,则是既负责权益又负责固收投资的全能型基金经理。第三种,虽然也是单一的基金经理挂名,但是往往该基金经理只负责权益或者固收中的一类资产投资,另外一类则依赖于所在公司的相关团队。不同基金经理模式下的“固收+”基金管理各有利弊。共性的仍然是要评判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成长路径和能力圈,以及由于“固收+”基金涉及债券和权益两类资产的投资,需要对基金公司整体的权益投研文化和债券信评能力进行判定。
对于不同的模式关注点也会有所侧重。对于双基金经理模式,需要关注基金经理之间的合作沟通机制与效率、过往合作经验。对于单一的全能型基金经理,则需要侧重关注其拓圈的路径及其精力的分配。对于规模较小的“固收+”基金而言,我们更倾向于单一的全能型基金经理管理,效率最高;而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固收+”基金而言,双基金经理合作分工是较优选择。
对于市场上热议的“固收+”变“固收-”,我们认为规避的办法,一是选择优秀的“固收+”基金经理和团队;二是要正确理解“固收+”策略,对于“固收+”策略的预期收益和潜在风险进行合理预期。尽管“固收+”基金大部分仓位在固收,但是小部分权益仓位仍然会给整个基金造成净值波动。在权益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固收+”基金受到波及也在所难免。拉长时间来看,选择优秀的“固收+”基金往往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持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