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条公告刷屏 跨境ETF溢价“警报”持续拉响

2025-11-19 15:46:23来源:上证基金宝

今年以来,境内投资者全球配置热情高涨。Choice数据显示,跨境ETF的最新规模接近9200亿元,较年初的4240.17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随着跨境ETF交易活跃度的显著提升,近期机构密集提示跨境ETF的高溢价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8日,11月以来相关公告数量多达300余条。

跨境ETF规模年内翻倍

随着境内投资者对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持续升温,今年以来跨境ETF市场迅速扩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国内跨境ETF的数量由去年末的137只增长至192只,总规模达9195.8亿元,较去年末的4240.17亿元增长116.87%,已实现翻倍。

跟踪港股和美股市场指数的跨境ETF为规模扩张的“主力军”。其中,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最新规模超800亿元,为规模最大的跨境ETF产品;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和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QDII-ETF)规模也均超400亿元。此外,广发纳指100ETF、博时标普500ETF(QDII)、国泰纳斯达克100(QDII-ETF)等美股主题的跨境ETF规模也均在150亿元以上。

交易热情推动溢价风险提升

在跨境ETF投资热潮之下,不少产品在二级市场出现不同程度溢价。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收盘,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QDII)、汇添富纳斯达克100ETF二级市场价格较参考净值出现14.823%和11.29%的溢价。此外,嘉实纳斯达克100ETF(QDII)、博时基金旗下的纳指100ETF、华泰柏瑞基金旗下的中韩半导体ETF等十余只跨境ETF的溢价率均超过4%。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表示,跨境ETF高溢价背后,核心是供需失衡、套利机制受限、市场短期炒作因素叠加共振。一方面,跨境ETF的投资需求持续爆发,但QDII总额度有限且审批节奏滞后,多数热门产品额度提前耗尽,因此在二级市场资金追捧下价格被持续推高。另一方面,跨境交易的特殊性导致套利机制难以有效发挥。

“此外,市场短期炒作情绪加剧了这一现象,跨境ETF普遍支持T+0日内交易机制,所以吸引短线资金涌入。而纳指、日经等海外市场年内涨幅显著,赚钱效应引发‘羊群效应’。”李一鸣进一步称。

近期,基金公司针对跨境ETF溢价密集发布风险提示公告。例如华泰柏瑞11月18日公告称,公司旗下华泰柏瑞纳斯达克100ETF(QDII)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溢价风险。同日,汇添富基金、华安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类似的公告数量达20余条。

如此高频的溢价风险提示已持续一段时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8日,短短12个交易日内的相关公告不低于380条,日均发布数量超过30条。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

018124

近一年涨跌幅

%

科技30

513160

近一年涨跌幅

+79.37%

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

513020

近一年涨跌幅

+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