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剑指认申购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及客户维护费,银行代销江湖迎来史上最强“降费令”。消息一出,股份行、城商行财富条线连夜开会,共识只有一句:靠费率差“躺赚”的时代结束了。
费率下调、返佣封顶 银行代销“薄利时代”启幕
此次新规将混合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统一下调30%,并对持有满一年的份额免征销售服务费(货币基金除外);同时明确基金管理人向销售机构支付的“返点”不得高于投资者实际承担的费用,直接切断“暗补”。某股份行零售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只债基1.5%的管理费中,银行能拿走0.6%的尾佣,现在天花板被砍到0.3%,利润瞬间腰斩,“卖十只债基不如一只权益基金挣钱”。
资源转向权益 主动股混基金成银行新宠
利差的指挥棒迅速传导至一线网点。中证协数据显示,上半年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占非货基比例不足30%的银行,9月以来紧急上调权益类产品考核权重:兴业银行将股混基金销售任务由全年200亿元追加至300亿元;邮储银行把权益基金销量纳入支行KPI前三大指标,权重从15%提至25%。
为了完成指标,多家银行已暂停部分短债基金的新客推广,把最好的风险测评时段、最优的理财专区位置留给主动权益产品。
通道盈利模式终结 投顾+配置驱动服务升级
更深层的变化在后台发生。新规要求销售费用“单列披露”,客户可在交易回单里清楚看到银行收了多少钱。业内人士认为,当佣金阳光化,银行若继续只做“通道”,势必面临客户流失。多家银行已启动投顾团队扩容:招商银行计划一年内把基金投顾人数从800人增至2000人;平安银行推出“账户级”基金组合服务,按客户资产规模阶梯收费,费率0.3%—0.8%,不再向基金公司收取任何返佣。“以前是卖产品赚佣金,未来是做服务赚管理费”,平安银行零售总裁表示,目标三年内让投顾收入占财富中收的50%,彻底摆脱对尾佣的依赖。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正式稿落地,银行代销将呈现“双降双升”:费用降、返佣降,权益占比升、服务收入升。公募基金行业也有望借助银行渠道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实现投资者、管理人、销售机构的多方共赢。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