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包罗万象,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来感知宏观经济。比如,假期旅行中,我们发现景区人山人海;平时与朋友聚会聊天,也会听到朋友抱怨说今年房租涨了等等。
在投资中,我们对宏观经济的认知是分层次,多角度,多频度的数据跟踪和交叉验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比如,我们采访的某一类群体对宏观经济的感知,就可以作为微观层面对宏观数据的一个侧面验证。而研究员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和业绩跟踪预测也可以在中观层面对宏观经济进行一个反馈和印证。
我们会尽可能客观地了解目前宏观经济的现状。然后,根据一些前提假设来推演未来经济可能的发展路径,一般是展望未来半年到一年。这一过程会一直处于动态更新中,这个过程求证的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而是信息的交互和各种逻辑的推演,目的是寻找预期差。
金融市场的敏感度极高且有效,有时候一个特别好的数据公布之后,市场反而开始下跌,上演获利了结的行情。这主要是因为之前对这个数据的预期已经体现在资产价格当中了。当实际数据公布之后,并没有超预期出现。所以,在投资中,我会非常关注预期差。
宏观经济非常复杂,有时候也会出现多个指标相互打架的情况,多空指向不明。比如,我们非常关注的社融数据,有人关注总量,有人更看重结构,却各有道理。
我认为投资中另外一个重点就是确定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看清眼前的形势,抓主要矛盾。比如,当前的宏观经济处于新旧动能切换的结构调整时期,其总量数据上很难有亮点,但是在结构和产业层面上,反而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耐心和关注度,不断更新认知,因为一旦出现拐点,新动能的影响力将是巨大的。
投资是高手过招,求胜之心无处不在。我常提醒自己,需时刻怀有敬畏之心,不畏惧,不贪婪,行“中庸之道”。事物的常态就像钟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向两个极端运行,而在中道的时间转瞬即逝。因此,我们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判断来定位目前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可能的位置。
(作者:兴证全球基金 王健,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