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证基金宝

  高端制造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逻辑

  高端制造成为中国未来的主导产业,是全球产业链演化的历史必然,也是全球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政策的激励下,这一进程正在加速。

  逻辑一:产业链演化的历史必然

  2015年至今,我国制造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优化,背后的催化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实行加速了过剩产能的出清。2021年政府工作对投资的明确态度是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同时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是2018年中美博弈的加剧倒逼了产业链内生能力的加速。下游企业对加强供应链安全稳定性的诉求大幅提升,促使国内“卡脖子”环节加速实现自主研发、技术升级,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所提及高端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加速推进。

  三是,2020年疫情冲击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制造优势。疫情影响下,海外产能受到较大程度的负面冲击,我国供给端快于全球恢复,产能稳定优势突出,促使部分订单流向国内制造企业,成为其打破市场壁垒的良好契机。工业机器人、半导体设备、医疗器械板块国产替代进程均呈现出加速趋势。

  逻辑二:政策不断加码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

  从中国制造2025、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从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四化”到工业互联网、新基建、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政府各类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融资、税收便利政策频频出台,体现了中央坚定不移实业强国,实现现代化的坚定决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近期科创板与创业板纷纷完善发行与交易规则,高端制造在产融结合中创造了一片蓝海。

  逻辑三:中国具备高端制造独特的产业优势

  特有的产业优势将使得中国在未来的全球产业格局变化中仍然受益。这种产业优势表现在四个方面:大市场、大基建、全产业链及人才红利 。

  1)内循环造就的大市场

  中国庞大的市场和需求空间是各类制造业依托发展第一大优势。在中国大力投资扩产能、打工业基础的阶段,各类与投资相关的原材料、资本品等需求量及占全球的比例达到空前的规模及水平;当中国逐步转型到内需与消费驱动的阶段,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在逐步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已经并将继续为中国各类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带来需求及供给侧的双重优势。

  2)大、长、全的产业链

  中国上下游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也是吸引包括跨国公司及本土企业的一大优势,这是其他相对小的经济体如新兴经济体及部分总规模不大的发达经济体所不具备的。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整机厂商的一级供应商在中国都可以找到。这将缩小企业的采购和物流成本,也将缩短对需求及技术变化的响应时间。随着技术的积累,中国的产业也在不断往附加值更高的方向逐步升级。

  3)大基建

  中国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形成的两个“超级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硬件方面,中国包括高铁在内的基础设施优势仍在不断提升。软件方面,中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在 2019 年上半年已经达到 60.5%。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启动5G商用。这两个“超级网络”也使得中国在物流效率和线上渠道等方面具有其他市场不具备的优势,并且会配合衍生新的商业模式,使得中国在一些新商业模式上的探索领先全球。

  4)工程师红利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中国在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上的竞争优势下降,但中国巨大的人才储备和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正在使其从传统的“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 数量绝对领先的高质量工程师群体及高学历毕业生群体,使得中国“高知识含量的劳动力”继续具备成本优势,降低了中国的研发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也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升级、走向高端制造业奠定了基础。(博时基金)

易方达黄金ETF

159934

近一年涨跌幅

+27.81%

同泰恒盛债券A

017622

近一年涨跌幅

+28.64%

永赢股息优选A

008480

近一年涨跌幅

+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