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证基金宝

  【什么是基金“痛苦指数”?】

  所谓基金“痛苦指数”,是一项用来衡量基金回撤给持有人带来的痛苦有多深、痛苦持续的时间有多长的指标,也是欧美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非常重视的一项指标。

  “痛苦指数”考虑了三个维度:一是损失的频率,也就是一段时间内基金出现大幅回撤的次数,能够衡量基金下跌给持有人造成痛苦的频率;二是下跌的深度,也就是基金出现大幅回撤的幅度有多大,衡量基金回撤给客户带来的痛苦有多深;三是反弹的时间,也就是从最大回撤的地方回到前期高点所花的时间,也可以理解成持有人需要承受痛苦的时间。

  因此,在计算时,痛苦指数也参考了基金的三个数据维度,分别是区间回撤次数、最大回撤幅度以及恢复时间。举个例子,基金A在2020年出现了两次超过10%的回撤,最大回撤分别为12%、15%,回到前期高点分别耗时半个月和两个月,这就是痛苦指数衡量的三个维度。

  下图将基金下跌时的走势圈成阴影部分,“痛苦指数”就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家也可以用这个方式,来看一下自己持有的基金的痛苦指数如何。

 

  【如何远离让人“痛苦”的基金?】

  了解了“痛苦指数”的含义,我们又该如何运用这个指标,让自己远离那些令人“痛苦”的基金呢?

  首先,做好预期风险管理。

  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不要只看历史收益的高低,也要看过往的波动情况,所以我们要正确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偏好的基金。

  如果你只能承受20%以内的亏损,那就选择历史最大回撤在-20%以下的基金;如果能够承担40%以内的亏损,那么选择基金的最大回撤也可以相应放宽松一些。这样就不至于在阶段性大跌后恐慌,也不至于难以忍受回撤就割肉卖出。

  第二,慎重挑选基金。

  选基金时,切忌“偷懒从众”,除了要选择合适的基金经理之外,还要学会运用早播间提到过的各类指标,包括夏普比率、波动率、年化收益率来综合衡量;同时,在衡量基金风险时不仅需要关注最大回撤、波动率等指标,还可以对比两只备选基金的痛苦指数,也就是刚刚说的下跌阴影区的面积,远离那些看起来回撤幅度不大、实际上却在持续震荡、反复下跌的基金。

  第三,通过构建基金组合的方式降低波动。

  我们都知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建一个多资产、多类别、多风格的基金组合,能更从容地应对市场震荡。

  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分散投资来降低组合的波动,将收益与亏损都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才能减少持有基金的痛苦。

  第四,长期持有或坚持定投。

  市场短期涨跌、行业“黑天鹅”谁也无法预测,如果短期表现差就选择“割肉”那就会造成实际亏损,而长期持有或许就能熬过痛苦阶段、迎来新的高峰。

  

(来源:华夏基金)

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

519212

近一年涨跌幅

+27.67%

同泰恒盛债券A

017622

近一年涨跌幅

+28.32%

金鹰添盈纯债债券A

003384

近一年涨跌幅

+13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