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在连续暴跌后,A股市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大幅反弹行情,多只个股出现涨停,创业板指数涨幅更是高达5%以上,成交量也同步出现了放大,这一切的发生如此快速而且神奇,是否意味着市场底部已经确认?对于饱受煎熬的广大基民投资者,后市又将应该如何操作?
对于周四的大幅反弹,长江证券认为,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区间,但并非最便宜的阶段(不同算法,当前离历史最底部大约有5%-10%的空间)。从整体估值角度看,当前上证综指PE估值约11.3倍,位于2010年以来的19.1%分位水平(比当前低的区间主要在2011-2014年)。
从结构估值角度看,现在市场大部分个股已处于估值绝对底部。截至4月25日,低于2.5倍PB的个股数量占比仅少于2018年、2008年底部,多于2020年底部,较一个月前大幅上升。
根据兴业证券的测算,当下万得全A、上证综指、创业板指股权风险溢价已经分别升至2010年以来的72.1%、82.2%和94%分位,均已超过2016年初股灾结束后的水平。
国泰君安表示,上证估值已接近2018年极限时刻,距2020年疫情冲击低点估值也基本持平,表明随着市场的调整,中长期的配置价值正在开始显现。
对于,市场是否就此已经止跌企稳,长江证券指出,按照流动性充裕+信用企稳的框架,关键点依然在于信用端。需要看到两个阶段的信号。信号一:疫情初步可控,防疫缓和,经济重回正轨。信号二:稳增长政策接力,新老基建+地产两手抓,信用预期扭转,尤其是中长期贷款贡献足够信贷增量。季度层面,或将看到改观。
对于广大基民,一旦市场企稳,他们应该如何操作?华夏基金发表的最新报告认为,目前指数层面仍然在寻底的过程中,考虑到疫情的影响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动向,市场短期可能会有修复但依然不排除反复的可能。但当下无论是轻易割肉还是重仓抄底可能都不是特别明智,不妨静观其变。
从交易层面来看,近期的止损盘较多,包括前期抄底的部分资金也出现了恐慌性杀跌,预计指数在企稳前大概率会现有缩量。如果外部环境配合,缩量后走平,就会形成一个明显的企稳信号。
历史上的A股也是无数次从这样的波折中走来。在波动中不妨做好以下三件事:
1、多看少动 无为胜有为
研究表明,如果投资者保持每天一次的频率查看自己的交易账户,则有约50%的可能性会看到自己的账户正在亏损,25%的可能性看到自己的账户亏损达到2%及以上。而越是看到自己的账户在亏损,投资者的心态就越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片面关注短期业绩,也就越可能在不冷静的情况下急于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2、风格均衡配置
股债均衡配置。同时配置权益型基金和债券类基金,或者直接配置“固收+”类基金。近5年来沪深300指数在震荡中前行,16年和18年全年均有大于10%的跌幅,很多股民亏到怀疑人生。但由于“股债跷跷板”的存在,这几年间债市均有不错的表现。如果将股债按比例进行配置,就能够极大地减小波动,平滑收益率曲线,最终还能取得不错的收益。
风格均衡配置。目前市场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银行、地产、煤炭等稳增长价值板块能否继续修复估值,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赛道成长板块何时重回主线。目前成长股已回调较多,价值股则有政策支持,全年来看,成长价值皆有机会。可以通过“核心-卫星”策略来两手抓行情。核心部分优选全行业宽基或价值板块基金,稳住基本盘;卫星部分布局成长板块基金,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
3、设置止盈止损点
简单的说,就是在投资前,为自己的基金投资设定买入和卖出的规则,并严格的执行它。
买入的规则还是比较容易的,有经验的小伙伴也可以根据估值,判断标的资产是不是便宜,在低价位时增加投入,高价位时减少投入,这样风险就能得到更好的分散。
会买也要会卖,很多原本获利的投资者因为过于“贪婪”,还想盈利更多,所以迟迟不赎回,结果不但没能如愿盈利,反而将盈利又全亏回去了。股市有涨有跌,如果不了解行情,不及时赎回,持有的基金就极有可能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