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苏俊杰:资管业进入新一轮机构化时代 ETF更显配置价值

2023-07-21 10:36:19来源:上证基金宝
苏俊杰认为对个人投资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定投指数增强产品。通过定投自己看好的指数贝塔,通过增强再有一些超额收益,只要长期坚持下来,大概率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

  鹏华基金的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来自于芝加哥大学的金融数学系,并且有着超过10年的A股主动量化投研经历。这让苏俊杰既有海外先进的投资思想,又能把这些先进的量化投资理念和A股市场的本土化特点相结合。他的量化模型体系中,就同时包含了海外常用的多因子基本面模型和A股市场比较有效的高频量价因子。

  业绩的稳定性方面,苏俊杰是一个带有“均值回归”思维的量化基金经理,他强调超额收益来源要均衡,包括基本面多因子、量价因子、AI机器学习都要提供各自的超额收益。他也强调阿尔法因子要分散,模型要均衡,不能在单一因子做过多暴露。从业10年的苏俊杰,看到了一个个有效因子在顶峰崩塌的事件,这让他对投资、对历史的重演,多了一份敬畏。于是,我们也会看到,在一次次风格切换的拐点处,苏俊杰和他团队管理的产品回撤都会比较小。

  苏俊杰不仅是一名基金经理,更是一名团队负责人,这需要他对行业发展的重大变化,具备更敏锐的洞察力。他一针见血地看到了指数基金行业正在发生的最重要变化,投资者结构从零售投资者为主开始向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转变。这意味着,指数基金产品从之前的交易型产品,变成了专业机构的配置型产品。而这个巨大变化的背后,也和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过去几年的产品赛道化、收益贝塔化、产品数量爆发化的“三化”趋势有关。以鹏华基金管理的ETF产品为例,机构投资者占比也从此前的10%不到,上升到了50%以上。

  而他认为对个人投资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定投指数增强产品。通过定投自己看好的指数贝塔,通过增强再有一些超额收益,只要长期坚持下来,大概率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苏俊杰本人的投资,也是坚持定投指数增强产品。

  具有周期思维的量化基金经理

  苏俊杰是一个非常重视策略均衡化的基金经理,从他2014年管理产品至今的业绩表现看到,其间经历了两轮牛熊切换和4-5个风格切换,每一轮切换的拐点位置,苏俊杰都相对市场能保持比较小的回撤。

  即便大家都会说“基本面多因子模型”,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基金并不会在基本面因子暴露上做到那么均衡,而是给历史有效因子更高的权重。苏俊杰对均衡的强调,体现了他对投资世界的敬畏之心。通过均衡的因子暴露,避免了因子均值回归过程中对组合的伤害,也能让业绩变得更持续稳定。稳定性,一直是苏俊杰不断强调的。

  在有效因子均值回归的周期思维之下,苏俊杰对于超额收益的长期趋势也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A股市场的超额收益长期会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从2015年开始至今,A股市场每隔几年超额收益都呈现一种阶梯式下降的特点。从此前做到每年五六十的超额收益,到未来一年做到十个点的超额收益可能就是天花板了。阿尔法在下降的过程中,会呈现一定的周期波动。

  基于这样的中长期判断,那么未来市场会出现两类资产的快速发展。一类是能提供稳定超额收益的资产,但这类资产有可能在规模变大后,超额收益能力出现下滑。另一类是完全没有超额的指数产品,大家在发现超额收益越来越难获得后,没有阿尔法的能力索性就配置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正在发生的负债端变化

  最优秀的基金经理,通常也是最好的产品经理,能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变化有着深入的洞察能力。苏俊杰一针见血看到了指数基金这些年最大的变化:负债端结构的改变。

  苏俊杰发现这几年指数基金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机构投资者对指数基金越来越重视,他们的投资占比也越来越高。这或许是指数基金这类产品,过去几年重要的一个变化。

  机构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重视,也源于这些年资产管理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使得指数基金的优势愈加明显:

  1)第一个变化,来自基金产品数量的爆发,使得指数基金“成本优势”更加凸显。随着基金数量的爆发,全市场已经有超过1万只基金产品。这让机构投资者对主动型基金产品筛选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指数基金能更好体现出其“成本优势”。每一个产品的投资范围都是非常透明的,“所见即所得”,也不太需要去调研基金经理。呈现出了更低的研究成本、维护成本、交易成本。

  2)第二个变化,来自主动型基金经理的赛道化和细分化,使得投资收益中的贝塔成分变得更高,而在贝塔上更纯粹的行业指数基金显得更有优势。

  这样的趋势,让越来越多基金经理“把Beta当Alpha卖”,出现了一大批的主动权益赛道型基金。比如说,有些基金经理专注在TMT赛道、有些基金经理专注在新能源、甚至还有更细分的赛道。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机构投资者发现与其买一个赛道型的主动权益基金,不如自己去配置相关领域的细分ETF。比如说在今年的市场中,表现最好的基金都是细分ETF,即便是游戏和传媒的赛道型基金,也无法跑赢指数。

  在一个“主动型基金Beta化”的大趋势下,指数基金的产品线也更加细分。几乎每一个有超额收益的贝塔赛道,都有相对应的指数基金,而机构投资者也更愿意通过这些指数基金,做更主动的贝塔配置。

  3)第三个变化,主动权益的收益率优势在衰减。如今,主动权益相对被动量化的收益率优势逐渐变得不再明显,甚至一些宽基指数持续跑赢主动权益基金的中位数。这个变化,也让做主动增强的被动产品变得更有吸引力。

  指数基金的配置思路

  苏俊杰对下半年的指数基金配置,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思路:

  1)同时配置“中特估”和TMT的哑铃型策略。在今年的A股市场,配置低估值的“中特股”+高估值的TMT,都有比较不错的收益。苏俊杰建议的两条主线为50%的中特估资产(比如银行、保险、中药、油气等)+50%的TMT(比如传媒、半导体、大数据等),既能享受中特估的估值重估,又能受益于TMT主升浪。

  2)稳健型的核心-卫星策略。在这个策略中,苏俊杰建议配置沪深300指数增强等央国企含量较高的宽基指数,作为组合的核心仓位;再叠加一部分弹性品种的交易和配置(比如说中药、油气、证券、保险等)。这条稳健型配置策略的核心是以大金融为Beta。

  3)进取型的核心-卫星策略。相比于稳健型策略,进取型配置的核心是科创50为核心仓位,再叠加科技导向的卫星仓位做交易和配置(比如说传媒、半导体、大数据等)。这条进取型配置策略的核心是以科技创新为大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