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个新兴的概念——“科特估”悄然走红,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之前不少朋友都听说过“中特估”,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科特估”是何方神圣,又能否复刻“中特估”行情呢?
“科特估”新生报到
2022年11月证监会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因为成熟市场估值体系并不能很好地与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相匹配,尤其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央国企,价值长期被低估,与其市值占比和基本面表现不符。需要综合考量我国市场体制机制、行业产业结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把握好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逻辑,对长期被低估的央国企进行重新发现和定价,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定价之锚”的基准和引领作用。
“中特估”这个概念发布后,不少央国企在市场上纷纷实现了估值的提升,并在后续市场的修复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步伐正在放缓,国际关系正在从“全球化”向“逆全球化”转变。未来二十年,市场可能会更加重视那些能够保障国家独立自主的“安全”资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尤其是以AI为代表的前沿科技。
当前我国“新质生产力”估值普遍偏低
无论是在高端制造、自主制造还是先进智能制造领域,很多中国企业的估值都是普遍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2020年以前,中国的半导体企业估值长期超过美国同行。但是自从2020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以来,即便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优于美国,其市场估值却相比美国企业明显下降。这表明,美国的技术封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科技制造业的市场估值。
图片发布日期:2024-06-10
因此,中国的科技制造业迫切需要通过一种对于科技产业而制定的特色估值体系,来重新评估其价值,以实现市场的公正评价和投资的合理分配,以确保它们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科特估”与“中特估”的背景相同,它们的共同困境便是在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原本优秀的标的损失了自身的估值,只有扭转固有观念,在政策大力扶持和市场共同作用下,这些标的的估值才会被修复。
“科特估”来了
方正证券在今年3月10日的报告《科特估:新质生产力,突围》中率先提出“科特估”的概念。
方正证券表示,“科特估”聚焦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主要包括了优势制造、高端自造和先进智造。其中,“优势制造”指国内已经取得相对优势地位的制造业,“高端自造”指高端装备、新材料等相关行业,“先进智造”指半导体、AI、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
“科特估”对应的是市场对战略稀缺性行业和新质生产力优质公司的低估,所以一般来说,“科特估”企业应该满足战略稀缺性、创新程度高、质地好但估值偏低、有国际竞争力等条件。
而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其实“科特估”,也是在配合新“国九条”,改善“新质生产力”融资环境。
当前国内处于信用周期底部,“新质生产力”急需大量融资,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估值修复,可以活跃其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加大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股债融资支持。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科特估”可能是改善“新质生产力”融资环境的“先头部队”。
“科特估”具体涉及哪些方面
从PB-ROE相对估值的视角来看,目前我国的“优势制造”已经相对高估,但“高端自造+先进智造”仍普遍低估。
(1)中国在新能源车和通信等“优势制造”领域依然是相对高估的。供给过剩导致中国优势制造的盈利能力相对回落,但资本市场依然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
(2)中国在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高端自造”领域小幅低估。在部分高端领域,目前还缺乏核心技术的突破,短期“经济性”不强,导致估值偏低。
(3)中国在AI和生物科技等“先进智造”领域明显低估。美国“小院高墙”科技封锁,对中国最前沿科技的估值形成了明显的掣肘。
总体来看,“科特估”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向:
1)对于“优势制造”领域,鼓励企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利用“一带一路”等倡议来增强全球竞争力。
2)对于自主可控的“中国自造”:如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属于潜在被欧美“卡脖子”的基础工业,存在现成的技术路径,亟需“新型举国体制”财政补贴实现“硬科技”自主可控。
3)对于前沿科技的“先进智造”:如AI和生物技术等,没有现成的技术路径,需要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上市制度,鼓励企业家精神,给企业更多的试错机会。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的高端自造和先进智造领域将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和市场认可,从而实现估值的合理修复,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科特估”能否复刻“中特估”的行情?
当前对于“科特估”需要保持关注,但也需要多一些耐心。
尽管“中特估”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在市场中持续发挥作用,推动了央企和国企的盈利能力,并带来了持续的市场行情,但“科特估”似乎尚未形成与之相似的明显趋势,而是在市场的快速轮动中仅展现了阶段性的波段行情。
图片发布日期:2024-06-10
对于未来的科技股行情,还是要取决于政策支持和流动性状况等短期信号,它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在市场上形成明确的趋势。
5月24日,“国家大基金三期”正式成立,其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规模远超前几期。这一超出预期的政策落地,为科技板块中的上游设备行业带来了结构性的机会。
“科特估”长期来看是比较积极的,它不仅是资本市场使命的一部分,更是推动国家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特估”,可以期待在未来实现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为国家的持续繁荣和全球竞争力的增强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来说,“科特估”的实施将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工业体系的“补完”,即对那些构成国家工业基础的关键领域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确保这些领域的竞争力和自主可控能力;二是“前沿科技”的探索,推动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或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诺安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