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基金发行市场再掀热潮。四季度以来,主动权益基金的发行热度持续升温,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主动权益产品相继提前结束募集。久违的“日光”行情,正在发行端重新上演。
11月13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中欧鑫悦回报一年持有自2025年11月13日起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11月26日,现将募集截止日提前至11月13日,即11月13日为本基金的最后一个募集日,自11月14日(含当日)起不再接受投资者的认购申请。
这只由中欧基金蓝小康管理的偏股混合型产品,在启动当日即完成募集,延续了今年以来基金市场上“日光基”现象的回归。近日,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在开放认购当天即被资金抢购,既反映出当前资金面的充裕,也传递出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步回升的信号。
事实上,自10月以来,“日光基”的出现频率明显提升,主动权益产品的募集节奏普遍加快。以11月初发行的鹏华启航量化选股计划为例,该基金计划募集30亿元,最终在一天内获认购31亿元,配售比例达97.91%;富国兴和也在11月初启动发行,当日即吸引36亿元资金,配售比例84.27%。
10月下旬,华泰柏瑞盈泰稳健3个月持有FOF发布公告,将募集期提前至首日即告结束,成为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FOF“日光基”。该基金最终募集金额为55.77亿元。
此外,中欧价值领航、鹏华制造升级及易方达港股通科技等多只基金产品,也相继在首发期提前结束募集,募集规模均在20亿元左右。短短一个多月,多家基金公司相继迎来“一日售罄”的场面。
业内人士指出,“日光基”的重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资金面改善、投资信心修复与制度改革红利共振的结果。随着A股在4000点附近企稳,结构性机会逐步显现,市场对主动管理价值的再度聚焦,正为公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新规鼓励基金公司通过长期业绩与持有人收益建立品牌信誉,这推动了头部机构进一步强化产品线管理和投研透明度。而发行端的效率提升,也为“日光基”现象提供了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