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要闻】
如何借道增强策略ETF获取超额收益?
第二批增强型ETF获批以来,多只产品陆续发行。在业内人士看来,第二批获批的指数增强策略ETF覆盖中证500指数、科创板50指数、科创创业50指数、中证1000指数、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多个指数,相较于第一批获批的产品更加多元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增强策略ETF将指数增强基金和ETF基金的优势相结合,在对目标指数进行有效跟踪的基础上,通过增强策略积极管理指数组合与控制风险,争取实现超越目标指数投资收益。(上海证券报)
抄底资金越跌越买 港股投资再迎“贪婪时刻”?
今年10月,南向资金净买入680.55亿元人民币,为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月净流入额历史第四高。截至11月17日,11月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已达到376.83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港股ETF份额持续攀升。截至11月18日,10月以来,恒生科技指数ETF份额增长112.16亿份,恒生科技ETF、恒生医疗ETF、恒生科技30ETF的份额分别增长了64.13亿份、31.18亿份、27.98亿份。
在多家机构看来,港股本轮强势反弹是低估值和极高性价比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风险偏好和基本面持续改善,这一上涨趋势有望延续,港股的重要买点或已出现。(上海证券报)
泰达宏利基金股权转让核准通过 第四家外商独资公募出炉
11月18日晚间,证监会网站发布《关于核准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股权变更完成后,泰达宏利基金将由宏利金融的全资子公司宏利投资管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和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这两家公司均是宏利投资管理的全资子公司。而泰达宏利也成为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之后第四家获批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上海证券报)
【基金速递】
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公布 易方达基金旗下养老产品全部入围
11月18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了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共纳入40家基金公司的129只养老目标基金。其中,易方达基金管理的7只养老目标基金全部被纳入。(上海证券报)
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公布 天弘基金旗下养老产品全部入围
11月18日,证监会公布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录与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公开信息显示,天弘基金旗下所有养老目标基金全部进入名录。
天弘基金目前存量养老目标基金已全部获批Y份额。不仅如此,在产品与业务准备方面,天弘基金作为首批通过人社部准入测试、完成四方联测的机构之一,也是首批通过中登验收测试的机构之一,为业务上线做好了充分准备。(上海证券报)
工银瑞信袁芳离任 实力战将接管产品
11月19日,工银瑞信公告,袁芳因工作调整,离任其在管的5只产品。
公告显示,袁芳单独管理的工银圆丰三年混合、工银圆兴混合、工银文体产业股票将分别由基金经理杜洋、鄢耀和研究部总经理修世宇接管。工银科技创新和工银高质量成长将继续分别由绩优新生代基金经理胡志利和李昱管理。
以她管理的代表产品工银文体产业股票来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海通证券数据显示,近三年、五年的回报分别为70.64%和133.4%。(上海证券报)
【基金新观点】
鑫元基金李彪:看好三条投资主线
日前,鑫元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李彪认为,A股阶段性底部迹象已较明显,或将进入新一轮蓄势待发阶段,当前是较好的布局时点。
在后续配置上,李彪表示看好三条主线:一是内需相关,国内稳增长的措施持续落地,内需潜力将不断被激发。二是核心零部件,国内在加快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的建设步伐,核心零部件具备充分优势,可投优质标的不断涌现;三是央企国企改革,具体来看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其中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上海证券报)
兴业基金邹慧:坚持逆向选股 关注四大主线
兴业基金研究部权益研究总监邹慧日前表示,后续将重点关注四大主线:一是资源品板块;二是高景气成长板块;三是部分消费类板块,如化妆品、快递及出行链公司;四是医疗板块。
在资源品方面,邹慧主要聚焦原油和煤炭两大领域。在高景气成长方面,光伏、海上风电、国防军工和半导体设备行业将会成为持续跟踪的重点。对于国防军工板块,因为国企改革和地缘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配置性价比将持续凸显。在消费品方面,化妆品、快递业和出行链公司将是关注的重点。(中国证券报)
嘉合基金:经济修复的拐点已明确
嘉合基金11月18日发布研报称,美联储加息已逐步进入尾声,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大概率确认了顶点,全球股市杀估值阶段有望临近结束。同时,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经济修复的拐点已明确;地产政策再迎支持,相关产业链估值修复启动。
在目前的权益资产中,消费、医药等诸多领域内的优质个股价值凸显,随着周期的转换和政策环境的改善,当行业景气度和公司盈利进入上升态势的预期时,大概率是股价上涨催化节点。
嘉和基金表示将持续关注如下公司:经济周期变迁下的中下游制造业龙头公司;有政策导向催化,事关国家安全发展的软硬科技和高端制造龙头公司;以及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下受益的消费公司,股价调整相对充分、政策预期转好的医药、互联网平台公司等。(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