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要闻】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行销售私募基金不得突破底线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了以金融犯罪为主题的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涉及私募基金型非法集资、伪造货币、POS机套现等犯罪行为。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将健全驻中国证监会检察室的派驻检察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引导取证、追赃挽损、行刑双向衔接等难点问题;依法惩治非法集资、骗取贷款、洗钱、证券期货犯罪等,更加关注以金融“创新”为名以及金融黑灰产相关犯罪动向,加大刑事惩治和追赃挽损力度,以高质效履职更好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证券报)
净值提前“揭谜底” 基金公司隐秘玩法引争议
近期,基金净值估算功能即将下线一事,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相比于三方代销平台基于季报公开数据模拟的估算净值而言,一些基金公司通过直销App或运营实时播报,提前披露基于基金产品最新持仓测算的估算净值,或存在更多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提前披露的数据较为接近基金当日净值的真实涨跌幅,可能会助推基民追涨杀跌的情绪,这一行为也存在合规性问题。(中国证券报)
大宗交易活跃 机构积极寻找新机会
5月以来,大宗交易活跃,交易数量和成交金额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不少知名公司均有大宗交易发生。机构近期在大宗交易中频频出手,晶澳科技、贵州茅台、火星人等公司被机构大幅度溢价买入或折价卖出。
业内人士分析,大宗交易频繁或许意味着机构在震荡的市场中积极寻找新的方向,对于后市,机构建议关注“AI+”、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投资机会。(中国证券报)
“吸血鬼”还是“助推器” 量化投资掀起新一轮争议
近日,市场再次掀起了对量化投资的争论。此轮“对决”颇具火药味,知名私募大V、神农投资创始人陈宇在社交媒体上痛批量化投资,称“量化基金就是割韭菜的工具,是股市的吸血鬼”。尽管争议不断,不过量化投资的积极作用还是被多方广泛认同。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量化投资是一种理性投资行为,更是注册制的重要维护者,对于发挥市场有效性、提高市场效率有着积极作用。(中国证券报)
多重底部信号显现 知名基金经理快速布局
近期A股持续震荡调整,但估值面、情绪面和资金面等多重底部信号开始显现。在近期市场调整过程中,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开始调仓布局,部分基金则放宽了申购限额。展望后市,大部分机构观点认为,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并开始看好后市。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权益投资总监赵晓东认为,未来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不会变。投资上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权益仓位,基本维持原有的组合结构。湘财基金判断,在海外不出现超预期风险的情况下,A股维持结构性行情大格局不会变,看好TMT板块的中长期配置机会,同时重点挖掘“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相关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
公募行业“新陈代谢”加速 今年以来逾百只基金清盘
伴随着市场震荡,公募基金行业“新陈代谢”有所加速。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清盘数量已有118只,多数为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但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有454只产品成立,还有205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市场表现“冷热不均”。
分析人士认为,不论是上新还是清盘,都属于正常现象,优胜劣汰可以推动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基金投资者的资源配置。(经济参考报)
部分持有期混基“开门迎客”
泉果基金12日公告称,知名基金经理赵诣担纲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于6月13日起恢复5万元以内的申购,并且赵诣拟出资100万元进行自购。此外,景顺长城宁景6月持有混合、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2只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也于6月12日起恢复大额申购。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基金经理可能认为未来投资机会大于风险,投资者获利概率有望提升;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着基金经理找到了明确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机会。(中国证券报)
【基金新观点】
西部利得基金:逆回购利率调降有望传导并推动终端融资成本下行
6月13日,西部利得基金发表观点认为,短期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或是本次降息原因。年初以来,一季度经济经历了修复,但4月份数据显示经济修复趋势有所放缓,5月已经公布的PMI、进出口和通胀数据显示短期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从过去几轮稳增长的政策来看,货币政策调整之后往往有财政和其他政策的配合,因此降息或不是本轮政策的终点。逆回购利率调降有望传导并推动终端融资成本的下行,从而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修复。对金融市场而言,降息也有望提振股债市场信心。对汇率的影响相对中性。(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