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易方达、华夏、华泰柏瑞等多家基金公司密集发布公告,宣布自3月21日起,旗下存量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调整为由基金管理人承担,不再从基金资产中列支。此次调整源于证监会1月26日发布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推动行业向投资者利益优先的方向转型。
指数使用费统一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指数使用费是指数公司向基金产品收取的“版权费”。2021年发布的《指数基金指引》曾要求新发产品的指数使用费由基金公司承担,但对2021年2月1日前成立的存量基金未作强制要求。例如,某只基金跟踪沪深300指数,需向中证指数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此前,这笔费用存在两种承担方式:新发产品由基金公司承担,而老产品则从基金资产中列支,即由投资者间接分担。
此次调整是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三步走”战略的延续。自2023年7月以来,行业已分阶段降低管理费、托管费、交易佣金等成本。以股票ETF为例,不少头部公司已将旗下宽基ETF管理费压降至0.15%,托管费低至0.05%,推动低费率成为市场主流。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需调整支付方式的存量指数基金约700只,规模达3.2万亿元,占全行业指数基金规模的近六成。此次调整后,所有指数基金(包括ETF、场外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的指数使用费均由基金公司承担,即指数使用费将由“新老划断”变更为统一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此次调整指数使用费的指数基金产品范围较广,包括ETF、ETF联接基金、普通场外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债券指数基金等。具体费率方面,当前指数使用费普遍在0.0004%至0.06%之间。以主流的ETF产品为例,0.03%的费率意味着管理一只规模为百亿元的基金,每年需支付300万元成本。对于规模较大的头部基金公司,如易方达、华夏等,年度指数使用费支出均超过1亿元。这笔费用将完全由基金公司承担后,投资者的持有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投资者如何把握?
1.关注费率结构:选择指数基金时,除管理费外,需确认指数使用费是否由基金公司承担,避免隐性成本。
2.把握行业动向:费率改革尚未结束,销售服务费、尾随佣金等下调已提上日程,投资者可优先选择费率透明的产品。
3. 长期配置价值凸显:指数基金降费后,跟踪误差可能进一步缩小,尤其适合长期定投或资产配置需求。毕竟,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费率每降低0.01%,在长期复利下都是一笔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