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宁”能否王者归来?

2021-10-18 08:58:27来源:上证基金宝

  今年以来,“茅族”与“宁族”之战一直是A股市场热议的话题。年初“茅指数”涨得风生水起,但在春节长假后“触礁”,市场企稳后“宁指数”接力上涨,成为二三季度反弹的核心动力。进入四季度,谁能成为市场的领头羊?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权益类基金规模排名前50的公募基金公司和多家百亿级私募机构参与了四季度投资展望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茅族”的主力食品饮料板块获得了超六成受访机构的青睐,而“宁族”的主力医药和电气设备也分别获得了50%和43.57%的支持,可见机构间的打法存在明显的不同。

  星石投资认为,消费板块的调整已经过去,底部较为坚实,在通胀中枢抬升、增长逐步企稳、资金面“松油门”的宏观组合下,消费板块相对优势凸显,后续随着核心CPI逐步回升,PPI与CPI的剪刀差将逐步收敛,低估值、偏消费的后周期行业有望重估。

  嘉实基金领航资产配置基金经理张静表示,基于弱周期、高盈利、低波动的独特优势,消费行业一直是资本喜爱、长牛本色明显的优质赛道。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并且伴随着“双11”等购物节的来临,消费行业有望企稳回暖。而且,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已经历了半年多的调整,自今年春节前的最高点位算起,截至9月28日,已下跌27%,底部特征明显。经过大幅调整,业绩优良、增长稳定的消费白马股已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四季度中证主要消费指数跑赢整体市场概率很大。

  不过,沪上某头部私募人士直言:“消费数据尚未看到好转迹象,市场情绪也难以短期好转,因此消费板块可能继续筑底。而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在经历回调后,后续在高景气背景下大概率会有较好表现。公司目前重仓新能源,消费持仓几乎为零。”

  另外,在部分机构看来,看好“茅族”与“宁族”并不矛盾,更好的方法是“择其善者而从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四季度依旧需要关注结构性机会。首先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中游制造业,由于细分板块三季度基本处于高位震荡之中,且明年产能大幅扩张,未来可能量增价稳,存在估值切换的机会;其次是光伏板块中的逆变器,该细分行业需求持续爆发,同时部分公司盈利有望持续超预期;再次是医疗服务领域中的部分港股公司,这类企业出现了较为明确的绝对收益机会;最后是消费板块中的大市值白酒公司,可能具备阶段性防御的机会。

兴银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513560

近一年涨跌幅

+73.55%

中欧智能制造混合A

015143

近一年涨跌幅

+75.61%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513860

近一年涨跌幅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