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以来,黄金价格接连突破多道关口,一度跃升至3659美元/盎司,再次改写了历史高点。Wind数据显示,黄金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超39%。
黄金:避险“硬通货”
作为避险资产最核心的“硬通货”,传统分析框架通常认为,黄金价格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美元实际利率、通货膨胀水平与全球避险情绪。然而最近两年,这一认知正遭遇挑战。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即便在美国实际利率高企的情况下,黄金依然保持强势。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连续突破千吨,中国央行更是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新高之后 三个信号值得关注
面对3600美元上方的金价,难免滋生“高处不胜寒”的预期。从现实维度观察,黄金市场近期出现的三个信号,值得投资者关注,不仅是市场动态的直观体现,更为投资者判断金价后续走向提供参考。
其一,近期黄金开始尝试脱离中枢,加速上行。这一走势背后,既反映出市场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也与资金对避险资产的集中配置有关--当传统资产波动加大时,黄金的 “避险属性” 进一步凸显,推动其价格脱离此前震荡区间,进入加速阶段。
第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相对有利于黄金。当前市场对美联储后续政策走向的预期逐渐清晰,未来降息周期开启的可能性增加。历史数据显示,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美元指数往往承压,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则更容易获得价格支撑,这一政策周期特征为金价后续走势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海外地缘政治风险的阴霾始终未散。在这种背景下,黄金的避险属性依旧具备吸引力。
普通人配置黄金的有效方式
尽管从投资视角来看,黄金并非完美资产。它价格波动较大,本身不具备生息能力,且涨跌逻辑具有对称性,一旦进入大级别的回调周期,可能需要经历长达十年的下行过程。
但即便如此,黄金的独特价值依然难以替代。其独特的抗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属性,以及与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走势的低相关性,使其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夏基金认为,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实操中主要有以下几类参与途径:
其一,实物金条是最朴素的持有方式,但需警惕加工溢价和储存成本;
其二,黄金积存账户适合中长期定投,不同银行费率差异需仔细比较;
其三,黄金ETF兼具流动性与低成本优势,一手(100份)对应1克真金;
其四,黄金股及黄金股ETF具备波动弹性,但需结合权益市场变化动态调整。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黄金配置的核心要义都在于“平衡”。理论上,将黄金在家庭总资产中的仓位控制在5%-10%是较为合理的区间。这一比例既能在市场动荡时为资产组合植入“反脆弱性”,又不会因过度暴露于金价波动而影响整体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黄金投资最忌"情绪化追涨",2012年金价突破1900美元时的狂热还历历在目,随后的调整让不少盲目追高者付出了数年的时间成本。更理性的做法是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通过定期再平衡来克服人性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