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公募基金表现平平的一年,虽然期间也有一些公募基金业绩表现不错,但由于规模不大,市场影响力有限。与此同时,基民去年的“收成”也不好,一年下来不亏就应该不错了,和2020年相比,收益率简直是“天壤之别”。对于这种现状,基民是不是需要坚守?还是换成其他基金或者其他理财产品呢?这里,就和广大基民聊聊这个话题。
最新数据显示,拉长时间跨度看,公募基金赚钱效应应该还是不错的,且持有基金的时间越长,赚钱的概率也就越大。
长期持有是关键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自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截至2021年末,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6.60%,超过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10.19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85%,超出现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10个百分点。长期来看,基金的赚钱效应是十分显著的。一家第三方平台的基民盈利数据显示,旗下累计买入金额大于等于1000元的非货币基金投资客户中,1年内盈利的客户占比60.13%;2年内盈利的客户占比73.11%;3年内盈利的客户占比74.87%;5年内盈利的客户占比71.22%。此外,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持有人的数据也显示,旗下个人投资者持有非货产品累计达1年、2年、3年的客户中,盈利客户数占比分别为83.51%、93.64%、92.69%。
基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近年来,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投资者教育的质量和数量有明显提升,投资顾问的整体从业素质也快速提升,这有助于帮助投资者建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拉长投资期限。2019年以来,基金投资的收益也明显提高,这也增强了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的信心;一些持有期基金陆续出现,而且逐渐受到投资者的认可,从产品端为长期投资添砖加瓦。
《全国公募基金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20年度)》也显示,购买基金之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重视长期收益,不频繁交易。数据显示,超六成(63.3%)的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后比较注重长期收益。其中,“一般不查看账户盈亏”的比例为23.2%,“偶尔查看账户盈亏”的比例为40.1%。此外,还有25.1%的投资者虽然“频繁查看账户盈亏情况但不频繁交易”。仅有11.5%的投资者“频繁查看账户并进行交易操作”。基民对设定封闭期或最低持有期限的基金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对基金定投也持肯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