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carbon-neutral)概念始于1997年,由来自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后更名为碳中和公司)首次提出,指家庭或个人以环保为目的,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碳信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该公司亦为这些用户提供植树造林等减碳服务。
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推广,广义上的碳中和概念扩展为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节能环保等方式抵消一段时间内国家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使之实现相对“净零排放”,并根据所遵循的国际计算标准将碳足迹降至零。
碳中和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其一:目前诸多企业在实践中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国家能源集团推进新能源如光伏业务,逐步增加新能源占比,加快推动清洁生产,建设生态绿色煤矿。比如:中国煤科集团将攻关煤炭利用超低排放、污染物控制近零排放技术。陕煤集团在煤制化学品、高端聚合物等10个方向形成单体及关联品百余种,低阶段煤热解、煤制化学品等煤炭分质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成效显著。
其二:以再生能源电力替代传统煤电。比如:对于化工企业而言,选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能够显著减少产品的碳足迹。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1年2月26日发布了《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我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的实施方案(试行)》。根据该实施方案要求,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将制定可再生能源交易细则,指导全省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的开展。
其三:原料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由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化工行业更多使用高碳排放的煤炭作为原料。近年来,传统煤炭企业向煤化工转型,中国煤化工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因为中国特色的能源结构以及经济考量,煤炭在化工领域短期内很难被完全取代,所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就成了重中之重。
可以预见的是,碳中和将成为长期重要议题,相关产业也会迎来持续性的高速发展,由此衍生的投资机会众多,就比如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光伏和风电领域都值得关注。
(来源:北信瑞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