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范围是挑选基金产品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特别是在购买债基时,我们会看到基金招募说明书中的投资范围写着投资于信用级别较高的债券资产。那这个信用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它对我们投资债基又有何意义呢?
一、债券的信用评级
债券是一种债权债务凭证,投资者购买债券相当于出借资金给债券发行人,因此需要考虑发行人是否有能力按照约定偿还本金及支付利息。
信用评级就是对债券发行人偿债能力的评估。这个评级通常由专业的评级机构给出,比如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国内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等。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购买某只债券的风险程度,方便做出投资决策。
二、债券评级的主要内容
1、主体评级:针对发债信用主体全部债务偿付能力的评估,通常包括考察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经营效益、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是判断发债主体各类偿债能力的基础。
2、债项评级:针对某一主体发行的具体某一特定债券按期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债项评级不但要考虑主体信用评级作为基础,也要评估债项本身的各项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偿还保障条款、偿还顺序、第三方担保、交叉违约条款和其他附加条款等。
三、信用评级的划分标准
目前,资信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划分及定义并没有统一标准,每家机构或有些许不同。
根据央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长期债券信用等级通常分为三等九级,从高到低分别为:AAA、AA、A、BBB、BB、B、CCC、CC、C,除AAA、CCC及以下等级以外,每个等级可用“+” 、“-”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短期债券信用等级划分为四等六级,符号表示分别为:A-1、A-2、A-3、B、C、D,每一个信用等级均不进行微调。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债券的信用等级越高,其偿债能力越强,信用违约风险越低;信用等级越低,其偿债能力越弱,信用违约风险越高。
因此,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通常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发行,而信用等级较低的债券通常以较高的利率发行。
需要注意的是:信用评级很可能因为宏观环境、企业自身等因素而动态调整,高评级债券也有可能发生违约,低评级债券也有可能不会发生违约,因此它只是对企业未来偿债能力的一种预测。
通常情况下,在挑选债基产品时,选择投资于信用等级高的债券基金,风险相对较小,无异于在投资者和风险之间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