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泰奇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通过多资产多策略获取稳健收益已成为必然趋势。相较于纯债基金,能够配置更多资产类型的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产品具备更为突出的配置优势。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24日,全市场ETF产品逾1000只,非货ETF产品合计规模超3.5万亿元,其中,富国基金旗下ETF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大关。
资产配置中,投资者可以根据对收益和风险的偏好进行组合搭配。对于难以接受本金亏损的投资者,自然会偏好于配置更多的债券基金;而对于有一定收益追求的、有一定风险容忍度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适度多配偏股型基金。
百嘉基金表示,随着一系列重磅政策措施落地,市场信心和经济活力都得到提振。后续科技方向仍将是重点投资领域。
2025年1月,红利基金集中“上新”。1月10日和13日,银河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发起式联接基金、太平中证红利指数将分别启动发行。华宝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融通中证诚通央企红利ETF则已经进入发售期。
红利基金 01-09 10:05
11月8日,浙商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告显示,王波因个人原因离任公司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同时浙商基金任命刘岩为公司新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
9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持续显现,投资者对于私募产品的关注度也显著升温。综合多家渠道机构、私募管理人的最新反馈情况来看,私募客户对于股票多头类产品的关注、认购出现较为积极的迹象。部分业内人士预测,股票策略类私募产品认购、发行的峰值,还远未到来。
私募 2024-10-10 13:41
普益标准分析师李霞表示,在债市波动加剧、“手工补息”叫停等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震荡下行,8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下滑。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已超30万亿元,其中配置公募基金的规模达1.1万亿元。在其所配置的公募基金中,债券基金占了近八成的规模。
债券市场的火热,带动了固收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流动”频繁。今年以来,一部分原本深耕公募固收投资的“老将”,选择转换至其他公募基金工作,也有人则倾向于选择私募领域发展。
从已披露情况看,在行业降费的大背景下,多数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但也有公司实现逆势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后续基金公司需继续采取措施实现“降本增效”,在降费大趋势下保持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债基发行热度降温,但资产配置的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在此背景下,稳健型FOF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选择。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全市场“固收+”产品平均回报为1.49%,在震荡市中体现出资产配置的稳定性。
截至6月25日,今年以来,超4000家公司接受了各类投资机构的调研。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公募方面,博时基金成为今年以来的“调研王”,调研总次数超过1200次,嘉实基金、华夏基金等公募的调研总次数均在1000次以上。
私募 2024-06-26 09:22
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与3月底相比,公募基金规模在一个月内增长超1.5万亿元,与1月底相比,公募基金规模三个月内增长超3万亿元。
公募基金 2024-05-24 09:15
债券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或继续处于低位高波动状态,投资过程中需要去适应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及时调整策略。
除主动型权益基金以及固收类基金外,今年以来在倡导分红的大背景下,国内公募市场上多只宽基ETF宣布加入分红“大军”,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成立多年来首度分红的情况。
资金端积极信号不断显现。一方面,新基金发行暖意频现,4月新基金发行超过1400亿元,这是新基金连续两个月发行规模突破千亿元,当前还有近百只基金正在或者即将发行。另一方面,数百亿元资金借助ETF入市,仅“五一”假期前两个交易日,货币ETF出现明显净赎回,股票型ETF净申购额则超百亿元。
新基发行 2024-05-06 15:03
今年以来二级债基是新基认购的热门,由固收老将蒋利娟实力担纲的泰康稳健双利债券基金将于5月20日-5月31日首发,为投资捕捉票息和红利资产收益提供有力投资工具,备受关注。
申购日期
2022.06.18
申购日期
2022.06.18
申购日期
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