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7470.17亿元,较2023年大幅增长158%。基金2024年四季报显示,多只重点布局港股市场的基金在去年四季度保持较高仓位,同时对持仓进行了调整。
港股 01-27 09:37
近期中小市值公司相关的ETF遭抢筹,本周前两个交易日,140多亿元资金借道ETF入市。中证1000ETF、中证500ETF成为资金重点流入方向。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31日,大摩数字经济混合A去年净值涨幅达到69.23%,在全部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中排名首位。
据统计,22只已上市的中证A500ETF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较11月底增长超500亿元。
上银基金认为,在当前时点,股票相对债券的性价比凸显,并迎来权益资产配置窗口,合理提升权益类产品的配置将是理性的选择。
近日,多家险资机构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政策“组合拳”呵护下,权益市场信心将继续回升,可以适时增配权益,尤其看好高股息和科技成长板块。
险资 2024-12-20 16:59
外资公募频频“上新”,把握权益市场投资机会。11月,贝莱德基金、宏利基金和摩根资产管理旗下各有一只权益类产品成立;贝莱德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也于近日获批;富达基金旗下一只低碳主题基金将于12月开始发行。
根据首发上市日披露的数据,14只已上市交易的中证A500ETF中,个人和机构持有规模占比均值分别为73.5%和26.5%,整体以个人投资者持有为主,但以险资、国资机构为代表的配置型资金也有布局。
在博时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尹浩看来,半导体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当前呈现复苏态势,受益于AI技术的发展,在政策利好推动下,后市表现可期。
金梓才认为,ETF可以帮助投资者抓住整个市场的上涨机会,科技板块或带领市场进一步走强,围绕AI的布局和投资仍将是主线,是本轮行情的重中之重。
首批发行的20只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均已宣告成立,发行规模接近800亿元。此外,首批10只中证A500ETF规模也快速从200亿元增至1100亿元。
截至11月11日,主动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涨幅接近10%,超200只基金的净值创下历史新高,但从整体来看,基金首尾业绩分化加剧。业绩领先的基金主要重仓了半导体、TMT等科技成长板块。
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创业板指、科创100指数9月24日以来分别上涨39.18%、32.06%,相关ETF基金份额增长也位居市场前列,其中,鹏华科创100ETF基金和创业板50ETF份额增长明显。
随着各项货币、财政政策频出,险资机构正就新的市场情况,进行战术上的调整,长期看好权益市场表现的险资机构有意向逢低增配权益类资产。
第三方平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华安合鑫董事长袁巍旗下的代表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接近50%,反超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成为中型(管理规模超过20亿元)股票策略私募中的冠军。
中证A系列指数(A50/A500)在关注成分股市值与流动性的同时,还考虑到了行业均衡性问题,定位在全面反映各行业龙头的整体表现。
私募排排网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即将到来的国庆节长假,近七成私募选择重仓或满仓持股过节,25%的私募则选择中等仓位过节。
农银汇理基金经理左腾飞认为,在日益强调发展质量和股东回报的大环境下,红利策略在相当长时间里会持续有效。
在多家机构看来,在经历较长一段时间调整后,目前港股在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上均处于较低位置,对资金有明显吸引力,其中红利、科技等板块有望迎来上涨行情。
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逐渐强化,上市公司业绩不断超预期,股东回报率持续提升,港股性价比愈发凸显。与此同时,智能化革命浪潮下,科技是长期值得关注的方向。
在不少机构人士看来,A股市场不少板块中优质个股的估值已经接近历史低位,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且成长方向当前的吸引力更强,特别是医药、新能源、科技和消费受到较多关注。
截至7月17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3707.42亿元,超过2023年和2022年全年净买入额。站在当下时点,基金经理认为,结合资金面、基本面及估值等因素,港股下半年仍存在不少投资机会。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继续超配科创板,多只科创主题基金高仓位运行,部分新成立的基金也在迅速提升仓位。多位基金经理表示,三季度将保持高仓位运行。
科创板 2024-07-23 09:41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近六成私募对下半年市场持乐观态度,从具体投资机会来看,红利板块和TMT板块仍是机构重点布局方向。
申购日期
2022.06.18
申购日期
2022.06.18
申购日期
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