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 ,2月,全球实物黄金ETF大幅流入约94亿美元,实现自2022年3月以来最强劲的月度表现。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债券ETF凭借分散化投资、低交易成本、高透明度等核心优势,迅速成为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
据万得数据,2月5日至7日三个交易日科创综指上涨6.43%,DeepSeek指数、人形机器人指数分别大涨27.48%、9.82%。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权益团队认为,未来一年甚至若干年,科技或将是重要的投资主线。
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是反映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相关股票整体表现的指数,侧重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和数据,布局一揽子相关公司。
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 02-07 11:54
陈晨表示,投资策略层面将继续专注于能源和制造领域,风格上看好周期股和小盘股,以捕捉市场复苏的潜力,同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和政策变化,努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作为一只主动管理型基金,西部利得均衡优选混合基金相对于被动的指数类、ETF类产品有其特别的优势。
2024年公募四季报披露拉开序幕,1月9日,华富基金率先发布了旗下两只基金,华富国泰民安灵活配置混合和华富恒利债券的2024年四季报。
大多数基金公司认为,在宏观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2025年权益市场蕴藏丰富的结构性机会,包括AI产业链等在内的科技板块以及与大众消费有关的消费板块值得关注。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也有许多可挖掘的投资机会
12月10日,290.33亿元借助股票型ETF入市,单日流入资金创下近两个月新高。从具体资金流向看,宽基ETF强势吸金。
股票型ETF 2024-12-12 11:50
贝莱德智库认为,人工智能最终会彻底重塑经济与市场,但人工智能将如何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较大问题。贝莱德智库通过建设、应用和转型这三个阶段作为框架,来跟踪人工智能革命的发展情况。
陈大烨表示,对于市场上大部分“固收+”产品而言,80%-90%的债券仓位提供稳定收益机会,10%-20%的权益仓位提供弹性,最核心的是在控制回撤下,把握权益市场正向投资机会。
大成基金认为,对于权益市场而言,在政策转向发力的初期,主要是市场风险偏好抬升,股票估值修复,但企业盈利还相对疲软,未来随着经济基本面开始企稳回升,企业盈利增长修复,市场中长期积极可为。
10月28日,鹏华基金公告下调旗下科创100指数产品费率,其中鹏华科创100ETF基金和鹏华科创100ETF联接基金的管理费率从0.5%降至0.15%,托管费率从0.1%下调至0.05%。
汇安裕同纯债债券,自2022年6月22日成立以来季季取得正收益、且连续9个季度收益飘红,在三季度再度实现净申购超20亿份,基金规模增至46.84亿元。
汇安裕同 2024-10-31 09:06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对标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分股几乎涵盖了中国顶尖的科技公司,兼具科技属性和龙头属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基金分红金额已近1500亿元,其中易方达沪深300ETF分红金额将超过50亿元。
近期市场强势反弹,投资者风险偏好迅速提升,高弹性的科创、芯片、创业板等主题ETF强势吸金。
太平基金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是作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振经济预期和增强资本市场信心均具有积极的信号作用。
太平基金 2024-10-11 10:54
富达基金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不断改善,且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现在是全球投资者重新关注中国市场的好时机。消费、国内周期性行业等对宏观经济敏感的板块可能会跑赢大盘。
在四季度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时间,当下已进入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力的窗口期,货币政策“组合拳”已经率先发力,对经济和股市而言都是积极信号,关注后续财政政策跟随货币政策发力加码的可能性。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表示,本次政策“组合拳”力度超出预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消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贝莱德不只关注美国科技股,而是扩大到更广泛的人工智能建设相关领域,继续看好人工智能主题相关机会,
贝莱德BlackRock 美股 人工智能 2024-09-13 10:17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万志文表示,近期债券市场波动放大,主要是受获利了结情绪的影响,基本面对债市仍有支撑作用,债市向好趋势不变。
贝莱德智库认为,部分投资者降低了科技股的仓位,这意味着有了重新建仓的机会,在评估对人工智能的投资是否合理时,关键是要将单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与更广泛的经济环境区分开来考虑。
林开盛认为,后续重点关注两条主线,分别是科技创新和底部反弹,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在科技创新方向,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硬件方向,今年应该重视端侧AI,尤其是AI手机。
8月19日至8月25日这一周,共有153家公募基金对138家上市公司进行了2080次调研。七个行业被调研次数不少于100次,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更是被调研400次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余行业。
申购日期
2022.06.18
申购日期
2022.06.18
申购日期
2022.06.18